若您想要品嚐最新鮮,最有特色的禾餘麥酒生啤,每晚9點到半夜可以到台北車站附近的Star Hostel!
麥禾醇香 饒有餘味
若您想要品嚐最新鮮,最有特色的禾餘麥酒生啤,每晚9點到半夜可以到台北車站附近的Star Hostel!
禾餘復育台灣大麥五年,這瓶酒我們也首次使用台灣大麥,投入了總穀物量的10%。搭配我們用紫米自製的糖漿,使這瓶酒呈現豐富的酒體以及風味。
啤酒的靈魂就是穀物,而禾餘是唯一在台灣栽種大麥釀造啤酒的團隊。每一瓶禾餘產品中,都有使用我們自己種植、收成、烘乾、發芽、釀造的台灣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這辛苦的歷程。
一杯好喝的禾餘精釀啤酒、當然要配上一個合適的玻璃杯。對此以下是禾餘之作~
當全台灣精釀啤酒都莫名迷戀高腳杯的時候(小編我也不懂…),禾餘堅持走我們自己的路。
很多市面上的精釀啤酒品牌,創始人一開始都是在家中私釀啤酒。禾餘團隊也鼓勵大家多嘗試釀酒,互相分享經驗製造出更美味的啤酒。而台灣生活空間小!尤其是廚房、冰箱空間不足,台灣私釀啤酒究竟要如何運作呢?
近期前往東京時,我卻發現雖然大眾對精釀的理解以及接受程度不錯,一般市場通路卻找不太到精釀啤酒。7-11有出現Yo-Ho的幾款酒類,但一般來說台灣的超市及便利超商可能冰箱中的精釀啤酒比日本還要多!
Tana是原住民稱刺蔥的名字,而刺蔥(又稱食茱萸、刺椒)其實並不是什麼台灣東海岸奇特的稀少作物,也更不是蔥,乃是一種挺常見的喬木。有時候公園散散步都會看到。而早在辣椒從美洲傳到亞洲來之前,刺蔥其實是中華料理辣味的主要來源之一。
為何台灣人對比利時啤酒情有獨鍾?我們是獨愛那國家的風味….. 還是別有其他原因….
隨著大眾對飲食口味的要求提升,「精釀啤酒」這四個字開始在城市的各角落浮現。而精釀這個字究竟是哪來的?又是什麼意思呢?